从寒门学子到勤奋执着的养羊人 -----记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毕业生陈晓勇

发布时间:2018-06-2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陈晓勇,男,1980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滦县人,博士,高级畜牧师,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为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党支部委员,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获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青年才俊”荣誉称号;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河北省肉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遗传标记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理事。

陈晓勇是我校动物科技学院毕业生,2004年7月毕业获动物科学专业农学学士学位,2008年7月毕业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农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2011年晋升畜牧师,2013年破格晋升高级畜牧师,2015年1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陈晓勇的人生故事。

艰难入学:历经曲折,终入学门

2000年的9月9日,是陈晓勇大学报到的日子。这一天,他终生难忘。

2000年7月上旬高考完后,没过几天,陈晓勇就去唐山打工了。8月末,陈晓勇收到录取通知书,被录取为动物科学专业,学费是3500元,住宿费800元,除了这些费用外,还需要一些生活费,当时,他的家里没钱,四处去借,也没凑够5000块钱,想到第一年都没凑够,后三年怎么办,不由得偷偷流泪。决定不去上学了,又回到了工地。

9月6号,陈晓勇的母亲让人给他捎信,说是有同学说能办理贷款。 于是,9号早晨,陈晓勇带着两千元钱,和同学一起乘坐火车到了河北农业大学,第二天,他去学院找翟广运老师(当时是副院长)说明情况,在翟老师的帮助下办理了入学手续,同时介绍了一份勤工助学工作,每月30元。

当时如果没办法入学,陈晓勇是打算回去的,他说,翟广运老师是他进入大学的第一个贵人和恩师,他将铭记终生。

就这样,陈晓勇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之后,大学四年一直做着各种勤工助学工作,包括:办公楼打扫卫生、教学楼教室打扫卫生、食堂清洁、暑期校园绿化、暑期新生宿舍放置生活用品等工作。艰难的入学经历,也塑造了他踏实肯干、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性格。

学业登攀:知行合一,砥砺前行

一、毕业入职:初入社会、了解生产、回头考研

2004年开春,当陈晓勇从校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时,就感到了巨大落差,在城市里读书四年,逐渐养成了城市人的思维和生活习惯,突然一下子回到农村养殖场实习,一时难以适应,因此,毕业前的半年里跑了很多地方,不断变换实习地点。

大学毕业后到养殖场工作,一个月之后,陈晓勇就做出考研的决定,他说“决定考研有两个原因:一是作为本科生,英语水平整体比专科生要好,二是本科生在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好于专科生,但在生产实践方面差距显著。”

就这样工作和备考兼顾,常常是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复习功课,五个月后,他成功取得公费研究生入学资格,之后一直工作到入学报到。本科毕业后的短短一年的工作经历,成为他弥足珍贵的经历,锻炼了独处静思、与人相处的能力,专业知识得到了生产实践,获得了一定技能,积累了一定经验,为后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陈晓勇第一次体会了从初入工作岗位时要适应环境,要获得领导和周围人的认可,要发挥自己潜能展示能力。也正是本科毕业后那一年的生产实践,他学会了第一次肌肉注射、第一次静脉输液、第一次静脉采血、第一次采精、第一次手术……。

二、硕士求学:树立科研思想、掌握实验技能、奠定学术基础

2005年9月,陈晓勇怀揣着期盼和憧憬开始了硕士研究生学业,师从田树军教授,开展了诱导幼羔卵泡发育及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研究。

2006年暑期,去黄骅一个羊场指导养羊生产,并第一次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

2007年秋以幼龄羔羊做供体的体外受精试验成功,获得了首批杜寒试管绵羊,为河北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幼畜体外胚胎生产技术体系,该成果在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

陈晓勇说研究生阶段锻炼和培养了文献查阅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试验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科研表达能力等基本科研能力。

2008年7月毕业后进入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

三、博士求学:基础探究、学术积累、眼界拓展

经历了工作之初的适应,对科研工作更加熟悉,对未来发展需要更加清晰,三年后,陈晓勇决定攻读博士学位,并选择了农业最高学府,又一次兼顾工作和备考,经过两个多月的复习,成功获得博士入学资格。

2011年8月21日,他又一次带着欣喜、憧憬的心情踏入农业最高学府---中国农业大学入学报到。

博士期间,他主攻绵羊产羔数性状线粒体基因遗传效应研究,在绵羊核外遗传方向开辟了新的领域。

三年的博士生涯,使得他对科研工作和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思路更为开阔,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微观上有了长进,宏观上也有了了解,对专业的理解更为透彻。

术业专攻:研产并重、助力发展

参加工作以来,陈晓勇一直从事羊的遗传育种繁殖与技术推广工作,主要在绵羊经济性状分子遗传、肉羊品种资源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养羊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方面开展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服务等工作。

一、科学研究:立足生产、面向应用、基础探索

参加工作以来累积发表学术论文、科普文章、会议论文1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80余篇, SCI索引论文5篇,核心期刊40余篇;编写科技著作10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2部。参加完成省部、局级课题(项目)19项,获科技成果奖励9项,其中7项获省级奖励(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1项;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2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1项;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1项);第四届吴常信动物遗传育种科技成果奖1项,保定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011-2012)二等奖1项。现主持河北省羊产业技术体系保定综合试验推广站、河北省科技支撑项目、石家庄市科技局等项目3项。

(1)绵羊经济性状遗传与分子育种研究

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在动物分子遗传育种领域,陈晓勇开展了绵羊线粒体遗传效应研究,开辟了绵羊核外遗传学新领域基础研究,证实绵羊产羔性状存在核外遗传效应;主研完成了河北省畜牧兽医局科研与推广项目“BMPR-IB基因型和营养水平互作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绵羊多胎基因标记及在肉羊育种中的应用”,将多胎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种技术成功应用于肉羊育种实践,显著提高了新种群产羔数;以上述工作为主完成的科技成果曾获2012年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2015年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

(2)肉羊品种资源利用与新品种选育

针对我国肉羊产业缺乏自主高产、优质新品种导致肉羊单产能力低、羊肉品质差、利润空间小的现状,主研完成了河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河北肉用绵羊品种培育”、“肉用绵羊培育关键技术示范与应用”,“农区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等项目;以农区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两高一优”(即高产肉、高繁殖、优质)为育种目标,开展了肉羊新品种培育工作,培育了以小尾寒羊和杜泊绵羊为亲本的肉羊新种群寒泊肉羊;针对河北小尾寒羊地方品种面临优异性状丢失和品种濒危的现状,主研完成了“河北小尾寒羊种质资源保护与特异性状选育开发利用”项目,开展了以河北小尾寒羊品种优异性状挖掘和合理利用为主的品种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工作。以上述工作为主完成的科技成果曾获2011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3年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2017年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

(3)养羊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羔羊肉生产成为提高养羊业效益的生产方式,但缺乏配套技术的现状,主研完成了河北省畜牧兽医局科研与推广课题 “肉用绵羊频密产羔技术研究”、“羔羊肉生产配套技术研究”等课题,集成创建了羔羊肉生产配套技术体系,率先提出构建了阶段化饲养、集约化经营、工厂化生产的肉羊异地生产模式。完成的“羔羊肉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获2011年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

上述成就的取得与陈晓勇的勤奋付出是分不开的,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会用电脑撰写当天的工作日志,日常中的材料以及编写的著作都是利用晚上、节假日等时间完成的,天道酬勤一直是陈晓勇的人生信条。

二、产业服务:聚焦产业急需、力求产业增效、助力农民增收

参加工作十余年来,陈晓勇始终围绕产业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点、重点开展技术推广和产业服务工作,在行业期刊杂志发表数十篇产业发展的宏观文章,为行业政策制定和持续发展起到了宏观指导和促进作用。此外,在电台开展养羊技术讲座,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博士在线、网络QQ和电话等多种形式接受养羊技术咨询,经常到基层和科研站点组织技术培训指导生产;十余年来参与了种羊管理、肉牛扩繁等行业管理工作,从坝上的围场、张北、尚义、沽源、丰宁到太行山区的行唐、唐县、易县、武安、临城,从冀东的滦南、遵化、青龙到平原农区的三河、河间、蠡县、临西、威县等,他的足迹遍布了河北省100余个区县。2018年河北省启动了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新增了羊产业技术体系,他担任了保定综合试验推广站站长,负责产业体系的技术推广工作。陈晓勇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人才培养:严格要求、事无巨细、注重综合素质

博士毕业后,他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论文选题多是源于生产,从表观到微观由浅入深。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注重将实验室技能和生产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在文献查阅、专业理论、论文选题、试验设计、图片制作、统计分析、文章撰写、ppt制作、汇报演讲等方面,他事无巨细的给予指导,他经常不分白天还是晚上和研究生沟通试验进展,在陈晓勇的工作日志中常常看到“1、与研究生讨论试验方案;2、召开组会听取研究生汇报试验进展;3、与某某企业联系确定试验事宜;4、与研究生讨论修改文章”。目前,他已联合培养毕业3名硕士研究生,其中一名获得国家奖学金,并申报河北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一名获河北工程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笔耕不辍:术业追梦、诗词寄情

陈晓勇是个爱思考爱遐想的人,他说他的精力百分之八九十用于科研和工作,利用闲暇时间还常常写一些随笔和诗词。

一、学术人生

陈晓勇说,科研工作是他一生的主线,工作十余年来,他撰写了一百余篇学术论文、科普文章、行业综述等。目前,由这些论文编撰而成的40万字的《肉羊高效生产理论与实践》专著正在加工整理中,预计下半年出版。全书包括宏观肉羊产业、肉羊繁殖性状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肉羊品种资源与高效繁殖技术研究、肉羊高效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四个方面,该书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实践总结,既有专项技术又有集成配套技术,既有自然科学又有宏观管理学。

二、诗词人生

自2008年以来,他利用闲暇时间撰写了一百余篇随笔文集,主要包含:个人成长与人性锤炼、亲情与家庭、职场与社会。陈晓勇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这三个方面,就像棱镜的三个面,因此该文集取名为《棱镜人生》,目前已经累积20万字。这本文集共分三篇,八章,第一篇:个人成长与人性锤炼,包含第一章学业经历;第二章流金岁月;第三章人生规划与人性锤炼;第四章情商与心态。第二篇:亲情与家庭,包含第五章爱情婚姻家庭;第三篇:职场与社会,包含第六章职场素质与能力塑造;第七章科技教育;第八章家国情怀。

除了喜欢以随笔形式记录生活、感受生活之外,他还习惯用诗词记录生活、感知自然、感悟人生,目前已撰写了200余首诗词。陈晓勇说等积累到一定数量,也打算出版一本诗词文集,也算是对人生历程的总结和纪念。

陈晓勇说科研工作就像鸟的身体、而随笔和诗词的爱好就像鸟的两翼一样,共同支撑着他前行。

【关闭】
【打印】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